走进新时代 改革聚人才
日期: 2018-05-29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提供干部人才支撑保障。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为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我们更应放眼全国吸取经验,学习各系统各地区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唯地域、不拘一格,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的有效做法。其中,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带动了人才和科研体制机制的大胆突破和先行先试。在“千人计划”引领下,浙江“省级千人计划”、江苏“双创计划”等地方引才计划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引才计划一起,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格局,不仅有效弥补了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短板”,也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引才品牌。眼下,“走,到中国去”“回到祖国去”正成为新的风尚。



  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两只手”:一手抓海外高精尖人才引进,一手抓国内人才激励培养。作为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对“万人计划”入选对象,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基础上,再给予直接特殊支持,提供特殊条件,形成集成效应。在国家“万人计划”示范带动下,各地实施各具特色的国内人才支持计划,如北京“高创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福建“海纳百川计划”、陕西“三秦学者计划”等,形成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体系。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加大支持力度,完善评审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人才引进工作实现提质增效。

  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冰的5年。从中央到地方,改革多措并举,政策创新亮点频出。各地也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不仅给人才送去“大礼包”,更为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从2017年起,云南、贵州、甘肃等地不再把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申报和参评的必备条件;浙江等地广泛开展企业、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衡量人才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释放,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加速形成。纷至沓来的天下英才,也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注入动力。

  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正在迎来新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创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期望,应更加奋发图强,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为人才成长绘制蓝图,让各类人才为知识产权事业添砖加瓦,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